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關係裡,互相窒息的等待

這天在朋友家中,鹽酥雞啤酒配八卦閒聊,其中也當然不少愛恨情仇與感情糾葛

友A喝著威士忌套CC雷夢,死盯著手機:「她怎麼還不回我訊息…說要忙一下有這麼久嗎?」

多麼熟悉的場景!一個在忙,一個等待,是感情裡必出考題,每當發生,趕快抓著三五好友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決定要不要再Line對方?還是算了不理就好?分析各種對方心理狀態,是不是不夠在意自己,還是自己太過在意對方?或是正在跟某個人約會…那更要趕快斬斷、立即處理阿?!不對,冷靜一點,可能真的在忙,或許再五分鐘就會回了…


再度看看手機,依然靜默。


而被等待的人,其實也會倍感壓力。


友B分享另一角度經驗,曾經告知對方還要加班,在一陣天旋地轉的忙碌過後,好不容易赴約,卻被怪罪為何不理人也不回訊,難道連3秒貼個圖都沒空嗎?

幾次下來,友B變得上班時無法專心,除了盯著工作電腦,也得緊張何時跳了訊息,別又錯過時機,馬上回點甚麼。

而類似事情,大家也都有各自等待,或是被等待的故事,打籃球、剛開會、睡著了,甚至忙一忙,啊…抱歉不小心就忘了…。


好像有多即時回訊息,衡量了在意的程度


好好溝通是解決之道,但尷尬的是,若處於曖昧階段的兩人,似乎直球溝通不是最好的辦法(連關係是什麼都不知道啊?),更別提有多少對彼此,其實並不懂如何通達內心的溝通。

等待的一方或許可以多點信任,也就多了點安心,也把心思多留給自己。
被等待的一方也該試著感受對方想法,畢竟每個焦慮的背後都有一個期待。

至於,怎麼建立信任,以及怎麼感受對方想法,可能又需要另一桌作戰會議了…。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207109825981512&id=1757421536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32歲了,現在學網球能幹嘛?

最近兩個月開始打網球,但更正確一點來說,是打”飛”網球,又高又深又遠那種,心想如果這是打棒球,那我可真是超級強棒呢!


但事實上,揮出30元一顆的網球,陸續消失在天際,而揮之不去的是各種不好意思(全場能打的球又更少了⋯)。一旁老手們對新手們秉持包容體貼,夾雜對一去不返球兒們的遺憾與悲痛,那畫面,特別複雜有趣。


在這時間點學新事物,深感不同於20歲,那樣靈敏、反應好、吸收快、體力佳、不怕丟臉、還有不認輸和中二力十足的熱血鬥志,尤其場上還有同時開始學的年輕老弟,感覺更為強烈。而且我反應慢,手跟不上眼,眼跟不上腦,腦還在想該先踏一步還是反手拍,最後一個畸形滑稽的動作秀出,唉,又少一顆球。


整個過程下來,挫折感蠻大的,連面對牆壁揮拍抽球都不穩定,變得撿球才是運動的主軸(跑來跑去),加上姿勢不良,手腕手臂常常疼痛不已。


再加上,做這件事沒目的,也不會有任何報酬或獎勵⋯


所以,是不是放棄比較輕鬆?


事實上,並不存在放棄或不放棄的概念,因為事情的本身就是有趣的!我有空時練揮拍,跟牆壁對打然後被牆壁笑,跟人對打然後被電爆,再上YouTube 找教學影片,不時請老手高手指導,儘管偶爾還是轟飛幾球。


接下來,我進步神速,稱霸球場,獨創絕招,贏得社會組冠軍⋯而這些事,當然都沒有發生。


我仍以緩慢的速度進步,更享受學習的過程,以及網球的樂趣,我也相信不論何種項目,或是在任何領域,就算只有一點點,學習與成長總是能讓人感到開心愉悅。


我反思幾件事情:

1. 如果能把所做的事情都變成興趣,那怎麼做也不會累不會倦,同樣在各領域成功優秀人士身上也看見這一點,他們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業務/事情,抱有超乎常人的熱情或興趣。

2. 學習要趁早而不嫌晚,早一點開始累積更多,晚一點起步則需要更多練習與努力,但不論哪種,都好過什麼也沒做。

3. 「刻意練習」這本書肯定是這時代的經典之作,訓練分細節項目、層次順序、階段目的、即時回饋及建立心智表徵等等,我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會因刻意練習而更有效率,而我也以此方式訓練自己。

4. 最近接觸「原子習慣」,並不是要說怎麼養成習慣,畢竟喜歡一件事情,不需多提醒就會主動執行,重點在於隨後自動形成的習慣,所以反推回到起點:心理設定(mind set),先定位,再開始,事半功倍。


喔對了,我每次上場前,都會告訴自己跟所有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強大。

而這是真的。

#每天進步一點
#刻意練習 #原子習慣

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不只下海,也能上山,我是海軍!


「你當海軍的,怎會天天往山上跑?」

這是近期我的朋友們對一位海軍軍官的小疑惑,也是我新到任海軍機動雷達偵捜中隊所面對的挑戰與生活。

海軍遠不僅是在海上偵巡,我們在數座孤高冷冽的山頭上,有著遠望數十甚至上百浬的鷹眼,航經過我台海四周大型商船,都是眼下之物,可說是我國的海面監視器,是「山之巔,海之濱」。

而我的軍旅生涯,在歷經了大中小三型主輔戰艦船四海「漂泊」後,從海面登陸前往山上,除了感到新鮮之外,也是面對不曾經歷過的挑戰,從對抗八級風浪,到行經危險陡峭的山路;從面對大海茫茫,到親見雲海層層,山巒環繞,全然是不同的經驗與風景。

其中幾次印象深刻的任務,是到小雪山雷達站測試裝備,在海拔三千公尺高的地方工作,首先要面對的困難並非工作,而是人體的限制,因為在空氣只有地面70%濃度的地方,連爬樓梯都喘,部分弟兄們出現頭痛、頭暈等高山症狀,甚至有位弟兄頭痛到整夜無法入眠,著實讓人緊張擔憂。

除了高海拔低氣壓,山頂上冰冷冷的空氣,及每每入夜都只剩下個位數低溫,讓我數度在睡夢中被冷醒,每次冷醒都多穿上一件衣服才能再次睡去,而在此環境執行任務,整個車組弟兄們都咬著牙挺過,說到這更難想像,長期在山頂駐守的雷達站弟兄,又是怎麽長期堅守渡過艱辛的生活與工作,心中滿懷敬佩。

海軍的生活眞是充滿挑戰,正確來說是多采多姿,艦船環繞過台灣四面海洋,停駐南北東各港口,在金門、東引、馬祖等外離島上岸整補,迎面澎湖冬季大風,又曾數月橫跨太平洋,星月伴海數月,出訪遠在地球背面的友邦國家,而回到指管單位後,又深深感受到海軍面對敵機艦繞台的巨大壓力與肩負重責。於此刻當下,翻山越嶺至孤獨遺世的山巔之上,環視雲霧峰林日月星辰的同時,也為國家,奉獻單薄的一己之力。

最後我向朋友解釋說:「海軍擔負的職責、所面對的威脅,我們同仁弟兄們都在位置上默默奉獻,只要國家需要,不論海際山巔,我們都會在那裡。」


#ROCnavy
#tagtowritein24hours
#NAVY #Military #Country
#與投稿原文稍有小修

2020年2月7日 星期五

比病毒更可怕的事



過年前某天,我在大賣場隨興亂逛,看看年節出國用物品,在經過口罩一區時,看了架上滿滿的口罩,各種型式顏色通通都有,其中一盒黑色口罩50片要219元。

「現在口罩都是這種價格啊?」不禁在心裡嘀咕著,但仍拿了一盒放進菜籃。

這一拿,想不到已是絕響,至今已是僅存的口罩了,同時,這一狀況伴隨著疫情擴張爆發,越來越難買的醫衛物資,以及越來越讓人恐慌的氛圍。

光是午餐時新聞播報最新的武漢肺炎狀況,整個餐廳的人都慢下動作,眼神嚴肅與擔憂,空氣中漫延濃濃的不安。

病毒是很可怕,什麼傳染性多強、肺部塌陷萎縮致死率多高等等,但同時,也有些事情也令人心涼,像是趁機囤貨發災難財的商人、某些公眾人物蹭熱放話、居家隔離者卻擅自外出,或甚至有相關症狀卻仍到處趴趴走散播病毒的自私鬼…等,當新聞看到這些事情,不免懷疑,到底真正該怕的是甚麼?

但,上述這些都不是我真正感到膽戰心驚的事情,而是一個極端的政體,先從武漢肺炎疫情說起: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最早確診病例在2019年12月1日,12月下旬開始出現大量病例,至1月7日確定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

1月9日第一例死亡,1月23日武漢封城,此時世衛(WHO)表示「不構成國際公衛緊急事件」,1月26日中國這才終於由國家層級李克強召開應對肺炎疫情工作第一次會議,此時中國感染人數已經2744人,死亡80人,而且這還是華新網的中媒數據。

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甚至到尼泊爾也都出現確診案例,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世衛護航:「相信中國」,中國國內也只有一種聲音:相信黨,內部限制人民網路言論討論疫情,否則觸法,又只播報有限、被篩選調整過的資訊,這難道不是比病毒更可怕的事嗎?

對比上述時間線,台灣早在1月20日就成立防疫中心,隨後出入境、醫療衛材、衛教宣傳等等措施不斷發布,其他世界各國多謹慎看待,1例都是關鍵數字。

那麼,到底感染了肺炎,是什麼原因?是病毒傳染性太強,還是資訊傳遞太差?或只是,連知道的權利都不存在?

更何況,因此病死的人,死在醫療發達,社會開放進步,資訊流通的2020年?

然而不僅是疫情層面,場景來到日內瓦,2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第146屆執行委員會,友邦史瓦帝尼在會議上提出台灣基於全球防疫以及其專業醫療技術應加入WHO以讓整體防疫更…
喔抱歉被打斷了,被主席大人打斷了,來來中國換你說話,中國譴責史瓦帝尼離題亂說話,嘴巴閉閉,台什麼台。

如果這不是被欺負,那什麼是被欺負?

而這不是單一情形,現在許多國際組織有越來越多中方參與高層,影響甚鉅。

什麼?你說不參加這些歪勾起挫的爛東西也沒差?

那單就世衛這件事討論一下吧,在這個中方影響甚大的世界組織中,台灣被當作中國的一部分,相信這大家都知道了,但接著的影響是:中國是目前最嚴重的疫區,世界各國根據世衛發布的公衛緊急狀態調整出入境中國的政策,是中國喔!許多國家的確依此公告,限制出入境中國。

那被視作中國一部分的台灣呢?卻也因為世衛的立場,突然也跟著成了重災區,義大利跟越南在第一時間一併限制了對台的進出班機(隨後在外交部溝通後已恢復航班),如此一來,旅客、進出口貨物或是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醫療資源或資訊在國際上的缺口就算了,但進一步直接牽扯到旅遊業、貿易交流並延伸到外交、經濟等各層面,這些影響難道會比病毒小嗎?而這只是從這次疫情所看到的冰山一角,還有多少類似事情是我們平常感受不到,卻真實存在的欺壓?

面對小病毒我們做好防疫,不怕;面對大病毒,卻有說不完的擔憂與難過。希望關心疫情的同時也關心國情。

最後防疫叮嚀囉嗦一下,人多密集戴口罩,消毒洗手不要少,走過了SARS,非洲豬瘟也擋下來了,我相信這次疫情在台灣也能平安度過,病毒並不可怕也不需要恐慌,雖然媒體、政治或是花邊娛樂圈都還是吵吵鬧鬧紛紛擾擾,但我很慶幸我是在這裡聽到各種聲音喧囂,而不是只聽到沒事一切安好。

#coronavirus

<拜託你主管!誰都知你想表現,但別瞎搞啊!>

-以下內文都在表彰主管以及婊髒主管,慎入- 在大體系的公司待久了,一定碰過這種人:「非常想往上爬的主管」。 彷彿外套都穿名牌:「極度想升SUPER INTENT」 這種人有種特質,天天都試著滿足上級的歡心,要讓上面的人看到自己所為,重點要能猜中長官心思,想得更快一步,最好搶...